对于目前的工业强国来说,制造适用的舰载机尾钩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困难,当然弱国也没有研制这个东西的需求。对于舰载机尾钩的设计、制造和选材来说,首先就是要搞清楚其工作时所面临的冲击动力、运动状态、受力情况等具体数据,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方法确定这些数据的准确性,然后选择相应符合要求的材料,设计尾钩装置的各个分部件即可,目前来说尾钩的主要材料还是以高强度钢为主,要说难点,则源于我们一直在追去更轻、更强的新材料,对于新材料的开发和制造工艺相对来说更难一些。
尾钩并非舰载机专属,但是舰载机尾钩相应要求更高。
目前来说“尾钩”(拦阻钩)是舰载机的必备装备之一,但并非只有舰载机才会安装尾钩,欧美国家的一些陆基飞机也会安装尾钩,并与机场地面的应急拦阻系统一起作为应急着陆装置使用。我们知道舰载机尾为适应上舰需求,机体结构强度都进行了加强,而一般的陆基战机的机体强度相对较弱;此外舰载机的着舰环境(自然环境和跑道空间限制)都要比陆基飞机恶劣的多。因此,我们说目前对于舰载机尾钩来说,最大的难点莫过于开发可用的轻量化新材料。
其实到目前来说,有研制舰载机能力的国家在“尾钩”设计、制造方面已经相当成熟,但是这并非说尾钩技术相当简单,相反其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相当复杂,且其性能的优劣关系着舰载机的着舰安全、可靠性、出勤率等。舰载机尾钩主要用于捕捉并钩住航母甲板上的阻拦索,保证飞机在短距离内制动,因此其使用特点是纵向过载大,承受着2-3个重力加速度的飞机着舰冲击载荷和动能,并将冲击载荷传递到飞机机体。
更何况现代舰载机的着舰质量和速度不断提高,对舰载机尾钩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因此尾钩的设计和使用也要考虑诸多因素,比如舰载机本身的结构强度、操作特性、飞行特征,以及尾钩相对于起落架的位置,与甲板接触的初始姿态等情况;还需要考虑航母平台甲板着舰区布置、甲板细节和凸起等,阻拦索数量、跨度、高度;当然有关飞机在着舰引导中设置的下滑角、下滑道、基准迎角、钩眼距、着舰速度、航母运动速度和状态等也是息息相关的指标特征。
总体来说,目前尾钩的基本材料和制造难度不大,难就难在新材料的开发和设计。特别是设计之难,主要难在舰载机着舰时的工况过于复杂,各种力学分析需要大量的试验、实践数据作为参照。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