婚姻家庭咨询师钟紫婷|作者
秋里|编辑
钟紫婷|来源
为什么你总是“招渣体质”?
咨询过程中,常有姑娘自称自己是“招渣体质”。说自己遇到的都是烂桃花,遇到的男人都是渣男。
我们先来定义一下什么叫“渣男”:本质上就是在跟你的这段关系里,他不尊重你。
曾经有个女孩告诉我,自己的每一段关系都是以对方嫌弃她、背叛她而告终。好像一直都有一个声音在提醒她:
你做的不够好,要是你能做更多忍让和牺牲,我们的关系就不至于走到这一步了。
我忍不住问她:“你是怎么挑选恋爱对象的?”
怎么避免“渣关系”?怎么避免“被渣”?这个问题倒回源头,就是在一段长期关系里,你是怎么分辨这个人到底适不适合我?
无论是看脸的一见钟情,或者是朋友到恋人的日久生情,都逃不过一个阶段,就是如何观察和判断对方,适不适合自己?
因为改变一个人是非常难的,所以在确定长期关系之前,如何有框架地去观察一个人,判断是否适合自己,很关键。
拥有框架思维去恋爱,可以大概率的避免感性判断。
很多人会被情感牵着走,情绪会有偏差,认知会有遮蔽,很难去判断这个人到底和自己是不是合拍,情到深处甚至会找很多理由去论证跟他在一起很开心。
所以我们需要脱下这副热恋中的有色眼镜,像投资般去审视这段关系以及这个人值得吗?
恋爱框架思维的五个层次
a. 第一层:感知层
我们观察一个人,常常由外及内,身材、相貌、说话口音,穿搭品味,带着什么样的手表,朋友圈秀的是哪里的旅游照等等。
这一切视觉和触觉能感受到的东西,都处于“感知层”。
b. 第二层:角色框架层
每个人都生活在角色里,被角色定义,甚至被角色所驯化。
比如你是程序员,妈妈是公务员,你的相亲对象是一个刚刚退役的军人等等。
你跟对象交往相处时,谈论什么内容,该用什么态度,如何做事,都是被“情侣”角色所控制。
如果你只是在角色扮演里去了解一个人,你只能看到他想给你展示的那一面。
但除了作为你的伴侣,Ta还有很多种角色,比如公司的职员、父母的儿子等。
所以基于单维的角色对接,是没办法达到深入了解,必须再往深层次看。
c. 第三层:资源结构层
资源结构层不只是财富资源,也包括人脉资源、精神资源等。每个人的资源层不一样。
我们可能曾经都是相同的角色,但是每一个人的出生背景,家庭人脉,精神资源都不一样。
资源结构往往是像潮水一样,推动每一个人去往不同的地方,它是成为某个角色背后的力量。
到了这一层,很多姑娘已经不会去观察判断了。
如果只是按照当下的外表和角色去判断,很难去思考到底是什么推动Ta走到这一步,别忘了,Ta现在所处的一切,都是过往的累积。
d. 第四层:能力圈
能力圈本来是投资原则,对一个人而言,能力圈就是在Ta的能力范围内,Ta可能获得的价值。
每个人也有自己的能力圈,这是被过往的经验、知识、能力能积累而来的。想要扩大能力圈,需要保持学习。
能力圈意味着不只是看到Ta的能力,更要看到Ta的潜力。
e. 第五层:存在感
存在感是一个人对自己根本认知的“指南针”,用一句话概括就是: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,和你对未来的规划。
很多姑娘只是希望自己拥有一段甜甜的恋爱,并不在乎对方要成为怎么样的人。
想要一段甜甜的恋爱,潜台词是:我希望对方能对我付出、包容、疼爱。这只是用索取的姿态去恋爱,而不是主动去了解对方,这样的关系终究很难深刻。
动物的存在感是生存需求,所以它们捕猎、厮杀、争夺繁衍机会,但人和人之间对存在感的需求却是千差万别。
有人追求功成名就,有人追求自我实现……不论是什么,为了满足自己的「存在感」,就得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圈。而一旦存在感被满足,能力圈也会相应的停滞。
了解了这五个层面再来考量一个人,你会发现感知层和角色框架层都是被动产生的结果,而资源结构、能力圈到存在感,越往内部走,主动性越强。
如果我们明确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存在,就要不断改变自己的能力圈,改变自己的资源层,甚至改变自己外在的样子。
回到最初的问题,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判断一个人的标准是有偏差的,或者是浅层的,才总是屡屡被伤害。
如果你只是想谈谈恋爱,并不想拥有跟对方的未来深层联结,那么最表层的「感知层」就够了;
但是如果你想要结婚,或者选择一个长期伴侣,判断一个人的「存在感」才是更加重要的东西。
但是也要知道,没有一个人是完全适配另一个人的完美产品,更重要的是,你需要看到的是一个人能够持续让自己变化的内在动力。
未来永远是不确定的,明确彼此能否一起拥抱面对不确定的未来,在变化的路上,彼此变得更加适配,这才是真正磨合的过程。
阅读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