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迅:难以割舍的草原情怀

马迅:难以割舍的草原情怀

《天堂草原颂和谐》

《相马图》

《春风》

马迅的作品中西结合,既继承了传统,又融进了现代元素和符号,使得他画出的马多姿多彩,龙腾虎跃。他常常以马喻人,表现各种人生的况味,那一匹匹良骥,象征着人在无常的境遇中,始终保持一种朝气蓬勃的态势,寓意积极的人生内涵。

马迅现供职于荣宝斋,他自幼习画,从事绘画艺术已达50年,是当代“中国杰出民族美术家”。他一生经历很多,无论经过多少历练,对生活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退。朋友讲他的趣事,说他是当年的老三届,当年下乡本没他什么事,但一听说可以到内蒙古,素有“马痴”之称的马迅坐不住了,主动请缨到了茫茫草原,这一去就是23年,在那里结婚生子,扎下根来。他曾在锡林郭勒草原生活,又在内蒙古师大美术学院多年任职、任教,在荒漠的那段岁月里,他经受了很多磨难,也收获到了大都市所无法比拟的生活经验,为了抒发一生中不可割舍的草原情怀,他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倾诉了对这片广袤土地的深深眷恋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。

描绘和塑造马的艺术形象,秦汉以来流行不衰。历史上曾出现了不少赞颂和记录名马的文学作品,一些画家也竭尽平生专长,为名马传神写照。“观摩、学习古人的名作,可以了解画马的一些方法,但更重要的是从形式和内容的结合上来领悟古人画马的精神。”马迅表示,“学习领悟的过程也是对传统文化一种深层次的理解”。为了能突破前人,他善于借鉴吸收传统艺术的特点为己所用。在了解马的结构、马的精神方面他尽可能地探讨属于自己的一些方法,特别是现实生活写生中得到启发,有了画马新的方式,生动自然而不失艺术的趣味。

画马之难,难在擎起风骨;风骨之于画马,就全在骨架。画家笔下的马只有立好风骨,才能笔笔传神,终究不至于落入窠臼。马迅深谙“始于模仿,终于创造”的艺术法则,画马之初,他即“转益多师”,从徐悲鸿、韦江凡等画马国手处汲取营养,因此其笔下的马看起来精神、舒服,作品中线与墨的纵横穿插把画面的疏密、黑白、阴阳、节奏、刚柔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线是画马的骨架。草书的线条表现出马的动感、力量,传达出一种强有力的外在形态。马迅的作品将线与墨的表现融汇到作品之中,从起笔勾线到染色再到补景完成,将马的骨骼、肌肉、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,墨韵十足,从而使得他笔下的马更加英俊洒脱。

艺术创作就是将物象的精神、形态转化为笔墨表现出来,转化为视觉形象。 马迅表示,他同样把画马作为自己的一种精神载体,常常通过画马来表达自己的精神。“自己之所以喜欢画马,最主要的原因是马能呈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。马自古以来被人类所称赞,其实画马并非画马本身,而是必须要体现马之精神、风骨,给人以启迪。”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

马迅

马迅

北京人,曾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职、任教多年,1992年调入北京荣宝斋。现为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、荣宝斋画院主要创建人、中国出版集团书画摄影协会顾问、文化部老艺术家书画院理事、中国美术家交流协会副主席等。2001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联合授予“中国杰出民族美术家”称号。

相关推荐

[攻略]【新区】1至9阶解封视频攻略合集 365bet提款问题
长沙10大推荐酒店(150元起) bt365手机版
宝马525有几种颜色 365bet游戏平台

宝马525有几种颜色

08-24 👁️ 2514